- 主题
- 3784
- 坛酒
- 6
- UID
- 1
- 咸菜
- 278
- 馒头
- 625
- 包子
- 10955
- 推广
- 114
- 精华
- 1
- 积分
- 5637
- 阅读权限
- 200
- 分享
- 808
- 帖子
- 5008
- 在线时间
- 2823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09-11-25
- 最后登录
- 2021-11-24
   
- UID
- 1
- 坛酒
- 6
- 咸菜
- 278
- 馒头
- 625
- 包子
- 10955
- 分享
- 808
- 在线时间
- 2823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09-11-25
|
发表于 2018-4-21 14:32:16
|显示全部楼层
马季,原名马树槐,1934年生于北京,祖籍天津宝坻。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,著名相声大师和表演艺术家,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。他师从侯宝林边学习边表演,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,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,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“歌颂型”对口相声的新生面,其中以《登山英雄赞》、《画像》和《找舅舅》等节目影响为大。
之后马季的创作和表演趋于全面,创作演出了对口相声如《友谊颂》、《舞台风雷》、《多层饭店》、《五官争功》等。曾出版《马季相声选》和《相声艺术漫谈》。
曾出版相声选《登山英雄赞》,相声作品《打电话》、《画像》和《新桃花源记》等先后拍成电影。
工作简历: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。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,业余表演相声。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、四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,第五届政协委员,中国曲协常务理事,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。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。
赵炎,祖籍河北省南宫市。一九五一年生于北京,一九六八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三十二团第五连,
1976年进京参演节目。他长期与马季合作,多次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获奖,并多次出国访问演出,受到海外华人的广泛好评。
赵炎的表演风格,台风正,不哗众取宠,无故做玄虚,表演注重内涵,摹拟从容自如,把思考的乐趣充分留给观众。
赵炎自与马季搭档,二人珠联璧合,配合默契,深得观众赞许。于是乎赵炎的知名度日渐升级。
其实赵炎本不叫赵炎,他叫赵殿燮,是一位街坊老头帮着取的。老先生给他算了生辰八字,说他五行缺火,取名字一定要有“火”才行。就这么着,他爸爸命名他为“赵殿燮”。
这名字一直用了30多年,直到进广播说唱团时还叫殿燮呢。报幕员一报幕:“下一个节目——单口相声《日遭三险》,表演者——赵殿燮。”团里的同志们听着有点别扭。马季建议他改名:“这名字念起来不顺口,看起来也生僻,不认识的还以为你叫‘赵殿变’呢。”
赵炎回家跟父亲、爱人一商量,也觉得应该改。他爱人说:“不是说你五行缺火吗,干脆叫三个炎吧,焱。”焱,yàn,是火花的意思。
还是马季先生有点超前意识:“赵焱?三个火?国务院下批仅公布简化字头一个就得简化你这个焱字。干脆叫‘赵炎’得了。”从此,“赵殿燮”被“赵炎”取而代之。当然,人还是一个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