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声坛子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如何评价相声演员马季?-马季相声小品大全-相声坛子

查看: 212|回复: 0

如何评价相声演员马季? [复制链接]

Rank: 16Rank: 16Rank: 16Rank: 16

UID
1
坛酒
6
咸菜
278
馒头
625
包子
10955
分享
808
在线时间
2823 小时
注册时间
2009-11-25

活力之星勋章 宣传小组

发表于 2018-3-31 12:58:49 |显示全部楼层
作者:宋宁世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147429/answer/51335849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说“评价相声演员马季”,不如说“评价相声人马季”。“相声演员”只是马季的一个职责,对于马老来说,他更值得的头衔是:中国喜剧史上最优秀的原创演员,没有之一
从五十年代出道,创作《打电话》《装小嘴》始,直至21世纪的几部绝作《找名牌》《送红包》,生涯横跨近五十年,历经文革前期、文革、文革后期、春晚初期、春晚全盛期直到相声没落期,至始至终未辍笔,且始终有佳作产生,论产量、生涯跨度、创作水平,皆堪称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。
老一辈艺人能原创,但几乎无人能写到文革后;春晚时代扶起的新艺人,背后离不开梁左(姜昆)、崔砚君(冯巩)、何庆魁(赵本山)等创作人的提携;少数有才华的原创人,如陈佩斯朱时茂或奇志大兵,高峰期未及十年便开始为创意所困。而唯有马季,一生不曾放下笔头,从50年代写到21世纪,经历了文革的磨难,也经历过八九十年代交接时的彷徨,但对比50年代和21世纪跨了半世纪的作品,品质依旧如一。中国喜剧创作者里论“高产”,除马老确实无人出其右,何况马老还一生不离舞台,写了一生,也演了一生。
诚然,因为马季太高产,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“时代之作”,但因为作品太多,导致许多人仅听过一二,便给他派上“歌颂型相声”的标签,却是大大的不幸。作为创作型演员,懂观众,这是马季纵横一生的法门。一者,他懂当时的观众想听什么;二者,他也懂后世的观众想听什么。就像《友谊颂》,今天我们听着觉得有些乏味,但别忘了这段写于文革还未结束的70年代,在当时观众反响是绝对可谓惊爆。而另一些“歌颂”型作品,大量超出相声之外的喜剧技巧的加入,放到今天品味起来也是绝响。比如70年代末讲中日建交的《彬彬有礼》,通篇由肢体动作产生的包袱,穿插足以打消政治色彩的风趣,这浑然就是部喜剧。马季的确写过“歌颂型相声”,但没有人规定不能拿相声来“歌颂”,只要能把观众逗笑,又能笑出味道,这便是精品。记得看马季在八十年代后期南方巡演的视频,在根本没有相声土壤的广东,现场的欢呼声轰动得简直如歌星演唱会(还直接促成了九十年代黄俊英的广府相声的奠基)。马老的鼎盛期,那真就是红遍大江南北(甚至海外华人圈)的当家明星,地位犹如西方脱口秀大咖。
更重要者,马老的时代眼光,更是为他的创作才华增色之处。比如《找舅舅》,听其幽默的时代感,不是不久前查了一遍,我根本想不出这居然是1958年写的作品!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是《宇宙牌香烟》,我也提过,这部作品是中国近代舞台史的里程牌之作,更是相声从传统时代和政治时代走出的标志。而看这之后马老的大量讽刺作品,其笔触之毒辣,深得八十年代百花齐放期之精髓,


平平淡淡就是真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关于我们| 相声坛子 ( 湘ICP备10203368号-1 )

GMT+8, 2025-7-14 11:35 , Processed in 1.033647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世界学习室© 2011-2012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回顶部